1940年7月1日,是我们党诞生19周年纪念日。当时,位于沂南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决定在庆祝党的生日期间召开一次党代会,同时决定创作一首新歌作为献礼。由沙洪写词,王岳谱曲的____这首歌应运而生。

答案:《跟着共产党走》

【延伸阅读】

当年,这首歌流传于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甚至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也有流传。后来,随着全国的解放,这首歌又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词作者沙洪正是耳闻目睹了千千万万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事迹,在心中有了长久的积淀,才有了这一灵感的迸发。

点击查看答案

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率领160余人,聚集在泰安徂徕山大寺,举行____,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以后不久,莱芜、新泰、宁阳等地的抗日武装,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徂徕山,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

答案:徂徕山起义

【延伸阅读】

队伍成立后,初战寺岭,毙伤日军十余人,首战告捷。再战四槐树,用地雷炸毁日军汽车两辆,歼敌40余人,继而进占莱芜,攻入博山,抗日烽火在徂徕山越烧越旺。

点击查看答案

1942 年秋,日伪军纠集 5万兵力,对鲁中区实行了残酷的拉网合围式大“扫荡”。11月9日,日军向仅有伤病员、家属28 人据守、位于淄博的____发起攻击。在鲁中军区第二团副团长王凤麟的指挥下,山上的伤病员、家属、小孩、老人都行动起来,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

答案:马鞍山

【延伸阅读】

在敌人冲上山前,不愿做俘虏的王凤麟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抗日军属、同时也是益都县参议长的冯旭臣老人,和女儿、儿媳以及三个孙子,一家六口英勇就义。《大众日报》等当时报道了这一壮烈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及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点击查看答案

1942年11月,日军对胶东进行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旅某班的10名战士,在马石山遇到群众后,主动留下来组织乡亲们一起向外突围,后来他们壮烈牺牲。他们在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名字——“____”。

答案:马石山十勇士

【延伸阅读】

当他们第四次返回马石山时,已是拂晓,这时日军开始了总攻。他们顽强阻击,节节抵抗,有7 人战死在通往主峰的山路上,最后只剩下了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也打光了。当敌人冲上来时,3 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点击查看答案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一场以____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快在解放区广泛开展起来。

答案:土地改革

【延伸阅读】

尽管有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还乡团”的反攻倒算,山东人民提出了“反蒋保田”的口号,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前方打仗、后方分田,山上打仗、山下分田,白天打仗、夜间分田。土改使山东2000万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3000多万亩土地,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1939 年年初,山东分局要求根据地建立统一的、有计划的供给制度,取消苛捐杂税和摊派制度,实行合理负担。1939 年8 月,山东分局决定实行统一的____,钱多多出,钱少少出。

答案:财产所得累进税制度

【延伸阅读】

鲁南区1944年群众负担比 1942 年减轻了10%—20%,而1945 年比1944年又减轻了25%。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老百姓,纷纷涌向抗日根据地。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为国共两党投了票、判了分。

点击查看答案

1943年,____成为山东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后,他的主张得到有效贯彻,群众性游击战广泛发动起来,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答案:罗荣桓

【延伸阅读】

尽管顶着巨大的压力,但罗荣桓仍然从山东的实际出发,坚持认为,当时,山东的主要山区已被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掌握了,我军处于敌军和顽军两面夹击、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灵活的游击战,而不能开展运动战。后来,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肯定和支持。

点击查看答案

1942 年4月,____来山东后,明确指出∶山东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没有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他说∶"你不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谁会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呢?"此后,山东分局认真贯彻____的指示,大规模的减租减息和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开展起来。

答案:刘少奇

【延伸阅读】

1943年下半年,山东抗日根据地逐渐走出困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到抗战胜利时,全省有组织的群众达到404万人,占总人口的26.5%。

点击查看答案

1942年2月,山东分局为克服领导上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决定在全省建立调查研究机关,开展____工作。

答案:调研

【延伸阅读】

1943年6 月,山东分局再次下发指示,决定对全省有关干部进行一次为期6个月的培训。通知中强调:“必须把负责的干部派来,就是使工作停顿六个月也在所不惜。”可见当时对调研工作的重视。

点击查看答案

在抗战时期,山东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最初开展的效果不是太好,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思想实际。后来,针对这种情况,各地普遍开展了“劳动创造世界”“群众当家作主”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算“地瓜账”,开展“____”的讨论,启发了群众的觉悟。

答案:谁养活谁

【延伸阅读】

当时,由于长期受封建剥削思想的影响,群众在谁养活谁的问题上认识不清,认为是地主养活自己,自己受穷遭罪是命里注定,甚至有的人,白天减了租,晚上又把减租得来的粮食给地主送回去。

点击查看答案